简要::愿你以梦为马,以汗为泉,不忘初心,不负韶华。
我89年出生,今年29岁,目前博士在读。
对,就是你们所说的第三类人:女博士。
在成为第三类人之前,我是一名国家公职人员,辞职后,专心读书。
孔子在《论语·为政篇》中记载:“三十而立”,“而立”的意思为自立于世,“三十而立”在古代意为学有所成,如今是说人到了30岁就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。
对于后者,我想,应该算是“而立”了吧,至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。
经过岁月的洗礼,逐渐明白很多道理,看似浅显,却让我受益。
一、延迟享乐时间
我不属于天资聪颖的那类人,第一年没考上大学,补习一年后,读了二本。
第一年,考得非常差,没学校要我,成绩差到连补习分数线都没达到。
家属院的家长都在热烈讨论:谁谁谁考到哪个大学,谁谁谁又没考上……
而我爸妈,四处托关系求人联系学校,只是希望我有地方可以继续读书。
那个暑假,我没出过门,第一次,感受到屈辱。
后来,总算联系到了学校,真的开始用功,好像要为“屈辱”正名,告诉全世界“我可以”。
在披星戴月的日子里,我明白了“天道酬勤”的含义,我曾认真分析过第一年失败的原因,非常惭愧。
高二,我把课桌从第一排搬到最后一排,整整一学期没认真听过课,插着耳机听歌看小说,别人在奋笔疾书,我在逍遥快活,把快乐的时光提前透支了。
突然发现,大多数时候,艰辛和享乐的时间基本持平。
别人努力奋斗,你在玩耍欢脱,想追赶必须付出成倍的努力,更甚者,等你明白过来,与别人之间的距离已无法企及。
人具备贪图享乐的本能,年少时,觉得读书辛苦,想早点去社会赚钱;
适婚年龄,觉得奋斗辛苦,想找个有钱人嫁了坐享其成,后来呢?真的过上想要的生活了吗?
有个女生,非常漂亮,高中毕业不再读书,应聘去某大牌女装店当导购,在我们还是丑小鸭时,她画着精致的淡妆光鲜亮丽的说,身上那件好看的毛衣要2000块。
问自己羡慕吗?
说真心话,非常羡慕,不是羡慕她身上那件昂贵的衣服,只是羡慕她财富自由,毕竟,当时我的零花钱每月只有200元。
很多年后,大学毕业的大多数同学,有的读研,有的出国,生活得热气腾腾,有滋有味,那个漂亮的女生还在女装店当导购,当年的羡慕也随风而去。
也有女生,大学毕业后,觉得工作赚钱太辛苦,凭着年轻貌美,草草嫁人,结果遇人不淑,老公聊骚出轨烦心事不断,每天伤心难过却隐忍不语,是明白自己无法独立。
人这一生,有两种生活模式,要么前半生辛苦,后半生享乐;要么前半生享乐,后半生辛苦。
换做你,你会如何选择?
别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,尽可能延迟享乐时间,让未来的生活轻松愉悦,才是明智的选择。
二、结识有益的朋友圈
研究生毕业后,我参加国考,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。
刚开始,感觉非常良好,稳定,体面,旱涝保收。
慢慢发现,工作大半年,基本上没有成长,加上单位级别低,很多人干了大半辈子,还是科员。
一眼望过去,仿佛看到了一生,夜深人静时,问自己:一辈子甘心这样过吗?
答案当然是否定的,为了改变现状,决定考博,考博之路何其艰辛,第一年以失败告终,但幸运的是遇到娜姐。
考场上,娜姐坐我前排,是大学老师,孩子七岁,她说,最难走的路才是最好的路,坚持走下去,不要怕。
通过娜姐,认识了更多的人,有在法院工作的大叔,年近50,仍然二战考博,并坚持复习雅思;
有刚生完二宝的姐姐,她想在提升自身价值的同时,不想将来教育小孩被顶撞说,你一辈子不也就这样。
突然发现,人生原来可以这样活。
这更加坚定我考博的信念,这一考,就是3年,白天上班,只能晚上看书,考前请了两周假,专心复习,读书最用功的时候,每天只睡过4个小时,站起来头会晕,看见字会想吐。
最后一年,老天眷顾,终于考上了,辞职后,去读博。
听到很多人叹息:博士读出来能怎样呢?怕找不到这样好的工作了吧?
也许吧,却从没后悔过。
上学后,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,发现读博的意义,不是你学到了多少的知识,而是发现看待世界的眼光会不一样。
> > > 更多励志随笔